2023年春季学期定于2月4日学生报到,2月6日正式开学开课。普通高中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提前,但不得早于1月30日。
一、精准细致,做好学生返校工作
1.准确核定学生复学情况。各地各校要严格开展学生复学情况摸排,科学制定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学校要组织学生错时错峰有序返校,对家庭困难、身体残疾、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返乡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要加强教育关爱。
2.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各地各校要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劝返无效的应向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非本地户籍的应同时向学生户籍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市区行政部门通报情况。
3.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各地各校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相关要求,落实校舍安全管理,开学前全面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将开学第一周作为安全教育周,将防性侵、反电诈宣传作为安全教育第一课,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二、统筹部署,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1.认真谋划学期工作安排。各地教研部门要指导学校制定完善新学期教学计划,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加强教研指导;各学校要精准分析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要注重差异化教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扶。
2.扎实做好学期衔接工作。各学校要认真将上学期工作计划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倒查,认真总结经验,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紧盯年度目标,认真分析研判,补齐短板不足,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
3.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各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导向,科学配备学科教师,指导教师做好个人年度规划,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指导,以强化学习、精准备课、深化课改、立足服务、有效辅导为基本目标,引导教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三、精严实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各地、各校要持续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在积极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明确管理制度的底线要求和刚性到位,通过统一标准、狠抓落实、细化责任、强化监督,把教学常规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2.统筹抓好“五项管理”。各地、各校要深入推进“五项管理”,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进一步梳理,把握要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宣传教育,总结经验典型,广泛凝聚合力,将“五项管理”工作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实习管理。落实实习岗位须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要求,建立学校与实习单位密切联系、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维护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安全保障等合法权益,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四、因校制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组织全面摸排。各地各校要在开学前全面摸排师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感染已康复、处于康复期、尚未感染等情形),在开学返校前一周,组织师生开展每日健康自测并做好统计报备。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应如实报告学校,并延迟返校。
2.储备防疫物资。寄宿制学校须按照学校师生总数的15%—20%比例动态储存对症治疗药物及抗原检测试剂,根据需要储备2周以上足量的口罩、消毒用品等防护物资。师生返校后,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落实晨午检、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等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
3.加强健康指导。要以多种方式开展日常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不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做好个人疫情防控措施。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等教育引导,加强感染师生康复期健康指导,不组织或要求处于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中小学校发现阳性人员及时通知家长或送医治疗,由学校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以班级为最小单位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