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剧目入选名单公示期满,全国50个剧目入选。
其中,湖南省三个剧目上榜,邵阳市两个剧目名列其中,分别是由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陈欢主演的祁剧《董洪跌牢》和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刘华主演的邵阳花鼓戏《边桃边李》。这是邵阳市首次两个剧目同时入选该名单。
01、植“百花” 文化有底蕴
邵阳迄今有2500多年历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春秋白公垒土,于邵水之滨筑城;“铁打的宝庆”,宝庆古城墙至今见证。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代诗人王昌龄写下关于邵阳的诗篇,流传千年、温暖世界;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主政邵阳时兴州学、振人文,筑池赏莲,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晚清“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正因千年宝庆文脉如诗,涵养了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根植并演绎“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宝古佬风骨,邵阳花鼓戏、祁剧、布袋戏、木偶戏、傩戏等特色剧种在沃土上百花齐放。
新中国成立后,邵阳高度重视祁剧和邵阳花鼓戏的艺术发展。1957年,邵阳市祁剧团文科班成立,后改为湖南省祁剧院小演员训练班。1960年,以邵阳祁剧团为基础,从全省抽调部分优秀演员,成立了湖南省祁剧院(现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院址暂设邵阳市,涌现出了谢美仙、李文芳、花中美等一批祁剧名角。其中,由谢美仙主演的《昭君出塞》曾多次进京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为《昭君出塞》修改唱词,田汉、梅兰芳等文艺大家高度赞扬。1963年,省祁剧院迁往长沙,同年在湖南省戏剧学校成立祁剧班。1969年,省祁剧院转址到邵阳,由此祁剧长期落户邵阳,同时也迎来了祁剧发展壮大的辉煌时期。
1950年,邵阳花鼓戏剧团(现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正式成立,并先后在邵东、新邵、洞口、绥宁等地建立了多个专业剧团,培育出王佑生、李鸿钧、陈明生等在全国有影响的艺人,挖掘了《打鸟》《磨豆腐》《送表妹》《摸泥鳅》等传统剧目。其中,王佑生曾两次进京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邵阳花鼓戏经典剧目《打鸟》,并获得戏曲大师梅兰芳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南方的“梅兰芳”。
新时代新风采,祁剧、邵阳花鼓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更焕精彩。祁剧复排了《沙家浜》《杨门女将》《打棍开箱》《挂画》等祁剧剧目;花鼓戏复排了《牙痕记》《春草闯堂》《打鸟》等花鼓剧目;新创了大型祁剧《目连救母》《梦蝶》《焦裕禄》《岳飞》《火种》《种子方舟》以及大型花鼓戏《儿大女大》《三家铺》《草根村官》《留守媳妇》《山乡工匠》《豆腐西施》、花鼓小戏《结穷亲》《书屋情深》等优秀剧目,这些作品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邵阳文化气质,传承着本地剧种的文化基因,展现了邵阳戏剧澎湃的生命力。
邵阳戏曲工作者通过展演、大型公益演出、全国性比赛等形式,展示了邵阳地方戏曲艺术的精华,让全国各地领略了邵阳文化的精彩底蕴,增强了邵阳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推动了邵阳文化持续繁荣发展。
02、力未歇 传承不断档
宝庆大地,资水悠悠,代代戏曲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董洪跌牢》是祁剧大型传统剧目《双合印》中的一折,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黄红华是表演《董洪跌牢》的第二代演员。2008年,陈欢进入湖南省祁剧院(现为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师从黄红华学习祁剧折子戏《董洪跌牢》,在剧中饰演董洪。
这出唱、念、做、打并重的“独角戏”,表演难度特别大。“既要能‘文’又要能‘武’,在剧中有摸、爬、滚、扑、跌、翻等很多高难度的戏曲技巧动作,‘跌’更是此出戏的最大核心。”陈欢回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刚练习剧中表现人物害怕、惊吓的“背课子”“踹僵尸”两个技巧。“背课子”要从一张桌上用前空翻一跃而下,平躺背脊落地;“踹僵尸”要双腿起跳,抱腿踹出,空中平躺,背脊落地。“落得不好,就会重重砸在地上,疼痛得厉害。”
黄红华介绍,该剧极具古老祁剧剧种表演特色,保留祁剧特有的手腕功、眼功,有惊险刺激、高难度的武戏场面,唱、念、做、打面面俱到,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戏必有技”的魅力。“我对陈欢要求很严格,眼神动作不到位,就让他重来,直到达到要求才过关。”黄红华说。3个月训练下来,陈欢瘦了8公斤。
《边桃边李》是由传统大型花鼓戏《大砍樵》中的一折小戏,讲述狐仙大姐的九妹胡秀英爱上憨厚朴实的刘海,大姐时而男时而女假意威胁刘海,最终促成婚事的故事。
主演刘华有着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功底深厚,她主动请缨饰演狐仙大姐。在戏中,她半边花旦、半边花脸,时而是粗犷的男声,时而是娇媚的女声,声音变幻万千。刘华直言,排练之初,她的嗓子就吃不消,一场排练下来,她都尽量用手势和同事们沟通。为了保护嗓子,她每天排练时都会在包里放上一盒咽喉片。
岳聪是刘华的搭档,因为长年累月练习,他的身体留下一些伤病,患有腰椎盘突出。“排练以后马上就是公开演出,只能一边理疗一边排练。”岳聪说,在排练动作涉及到“倒匍匐”“倒僵尸”“连扫荡”等系列腰部用力的动作,对他的身体是个很大挑战。“我根本不敢和任何人说!”在岳聪看来,如果因为自己身体原因,让编剧改变演出动作、降低难度而影响演出的效果,那样不值得。最终,他咬牙坚持到公开演出结束后,才到医院做了手术。
03、向未来 创新出高招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生命所在,也是文化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戏曲创作也是如此。
11月10日晚,大型祁剧现代戏《种子方舟》将再次在市楚雄大剧院上演。该剧以“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钟扬感人事迹改编而成,讲述钟扬克服青藏高原高寒险恶的自然环境,历时16年跋涉50万公里收集种子的故事,深受观众喜爱。钟扬系邵阳市新宁人,生前是援藏干部,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17年,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时年53岁。
根据钟扬的事迹,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种子方舟》,剧组先后赴西藏、上海、武汉、新宁等地采风,组织召开钟扬先进事迹座谈会、亲属见面会,并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修改。2022年6月21日,该剧在钟扬的家乡新宁启动全市巡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宣传,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精神动力。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肖笑波介绍,《种子方舟》在选题上大胆突破,凭借感人的剧情、丰满的人物、精美的艺术呈现,让观众再一次深切感受到钟扬“种子精神”的思想光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戏曲创新过程中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从‘剧院里的花鼓戏’变为‘电视上的花鼓戏’,而今又演变为‘短视频中的花鼓戏’。”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省级传承人李赛俭从14岁就开始接触邵阳花鼓戏,这些年她见证了花鼓戏的传承创新。她介绍,随着媒介的不断改变,花鼓戏这门传统的艺术借助直播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
11月3日,“宝庆群艺汇”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2023年邵阳市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在双清区火车站乡前进村精彩举行,同时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当花鼓戏《刘海砍樵》上演时,直播间里的观众赞赏和剧院中的喝彩叫好声一样,给予戏曲演员最直接的反馈和鼓励。李赛俭认为,这对于年轻戏曲演员自信的培养很有助益。
近年来,邵阳市着力推动祁剧、邵阳花鼓戏不断推陈出新,全市戏曲剧种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戏曲艺术创作生态持续优化。祁剧《目连救母》《梦蝶》《焦裕禄》《岳飞》《火种》《种子方舟》、花鼓戏《儿大女大》《三家铺》《草根村官》《留守媳妇》《山乡工匠》《豆腐西施》等剧目先后荣获历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和“田汉大奖”。祁剧《目连救母》《种子方舟》、花鼓戏《山乡工匠》《豆腐西施》等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为邵阳赢得了荣誉。新创作的祁剧新编历史剧《清官李蛮牛》准备在全市巡演,邵阳花鼓戏《富在深山有远亲》(暂定名)正在创作中。
“这次两个剧目入选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名单,是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极大鼓舞。我们将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戏曲作品,推动全市戏曲创作迈进高原、攀登高峰,为传承发展戏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李驰宇表示。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其洁 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