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邵阳市大汉悦中心附近,57岁的糖画手艺人杨红云像往常一样出摊,简易的钢桌上放着铜质的板尺、钢勺,旁边装满煤炭的火炉上热着一锅金黄色的糖,桌旁的木靶子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糖画。
“今年是我摆糖画小摊的第35年了,我今年的奋斗目标就是更加勤奋,不断钻研,让生意越来越好,家里生活更上一层楼,让糖画手艺后继有人。”连日来,杨红云挑着担子穿梭在街头巷尾,凭借一双巧手绘制各式各样的糖画,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甜蜜。
一门手艺,一份甜蜜
糖画是糖也是画,它起源于明代,兼具美观性和食用性,深受小孩子的喜爱。作为糖画手艺的传承人,杨红云每天上午十时出摊,晚上八时许收摊,早出晚归是他的生活常态。“这门手艺不说发财,只要兢兢业业,不怕吃苦,养家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只要不是极端天气,我一年到头基本上天天要出摊的。”杨红云说道。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糖画,杨红云在今年正月初二就背着工具开始出摊。
杨红云说:“小时候看父亲做糖画,我对这门手艺产生了兴趣,父亲便开始教我。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努力学习,不断精进技艺,把它当作养家糊口的手艺。”
多年来,靠着这门手艺,杨红云养活了一家子,也培育出一对优秀的儿女,“我的女儿现在是一名医生,儿子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需要操心了!”杨红云自豪地说。
糖画手艺不能丢,必须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给后来人,这是杨红云目前最大的心愿。“我非常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但是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为了生活的需要出去打工,我招徒弟确实非常的困难。”杨红云叹息道。
幸运的是,杨红云的儿子从小就很喜欢糖画手艺,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今年也准备从事这份事业,主动承担起新一代传承人的责任。“我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我所学的传给我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学好糖画,把它传承下去。”杨红云表示。
杨红云儿子的画画功底很不错,但是这只是每一个糖画师的基本功,想做出合格的糖画,熬糖十分关键。杨红云说:“熬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和白砂糖,要熬制到糖料牵丝,需要精心控制,掌控火候,火候浅了糖无法成型,火候太重则容易糊,产生苦涩味道,所以我还要一点一点的教会他,这个技艺就得慢工出细活。”
一颗匠心,一生创新
“杨师傅,来一串龙的糖画。”一位顾客指着圆盘里的模板说。只见杨红云从锅中舀起糖液,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勺子,手臂快速而有节奏地挥舞,将即将凝固的糖水落在了钢板上的固定位置,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逐渐成形。他迅速取出一根竹签,将糖画串起来,用一把铁尺铲起,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吸引了大批人围观。不到一分钟的“作画”过程,是围观顾客眼中的精彩表演,更是手艺人引以为傲的“凭本事吃饭”。而这背后所付出的心血,生动诠释了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杨红云看来,糖画制作就是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的艺术。为了达到这个艺术境界,他一遍遍地练习每个图样,反复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不断琢磨修改,以求下笔有神和灵活多变。看似简单的糖画,非常讲究手腕上的巧劲儿,何时抖、何时提、何时放都有讲究。而获得这个巧劲儿的秘诀就是刻苦练习、熟能生巧。
“他每天没事就拿着他的那一堆工具走街串巷,不出摊的时候也是坐在那里钻研新的糖画技巧,陪糖画的时间比我都多。”杨红云的妻子打趣道。
老一辈的糖画艺人大多数是画十二生肖,顾客选择较少。为了满足顾客日渐丰富的需求,让生意更好,杨红云与时俱进,钻研糖画技艺。杨红云说:“我最拿手的画是中国龙,但是‘老古董’也要赶上新时代,为了更加吸引现在的小朋友,我自己钻研出小猪佩奇、卡丁猫、奥特曼、愤怒的小鸟等多种卡通人物的画法。”
杨红云表示,今年,他除了专注于传统的生肖画和飞鸟图画,他还会将更多新鲜元素和“消失”的传统元素融入非遗手艺,让非遗手艺焕发生机。把对传统技艺的热爱,绘进甜甜的糖画里,用双手书写出自己的奋斗生活。
“虽然人老了,但是我对糖画的热爱不减,我还会继续奋斗,让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让这份‘甜蜜’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杨红云说。
来源:邵阳日报
记者:蒋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