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宝瑶村,山水分外清秀。入村左手边,“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宝瑶”10个大字格外引人瞩目。村内,新颖别致的民宿客栈,青石板铺设的院内巷道,让人赏心悦目。
坐落在那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的宝瑶村,绿水青山相映成画。
2015年4月,以曹云辉为队长的湖南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2018年4月,洞口县财政局派出的帮扶工作队驻村接续帮扶,他们一前一后,带领全村人民理思路、想办法、谋发展,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
五年来,当地贯彻精准扶贫成效如何?
2015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900余元,属省级深度贫困村。如今,这一数字变为8000元以上,人人实现“二不愁、三保障”。
2017年,宝瑶村高质量完成贫困村退出任务,并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6月被推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谈起宝瑶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支书舒炉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摸底子,找路子
栋栋古民居,改善了人居环境,吸引了游客,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宝瑶村旧时为茶马驿站,湘黔古道穿境而过,东西来往的商人可以在此歇息、交易,有“小南京”之称。
后来,320国道修通后,南来北往的人就少了,这个“美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寨,也就慢慢地成了穷乡僻壤。为了生活,村民大多靠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穷,全村人都穷,女孩子一心想着嫁出去,男孩子都找不到媳妇儿。”说起过去的宝瑶,村民们无不唉声叹气,那样的日子,看不到希望,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尽头。
宝瑶村有什么?
宝瑶村地处雪峰山腹地,群山环绕,但因为交通闭塞,村民只能依靠传统产业,土里刨食。用曹云辉的话说,就是“过去宝瑶村基本上没有什么产业,除了种地还是种地。”
种地只能靠天吃饭,一旦气候异常,便会出现“今夏雨少、来年断粮”的现象,但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份,也只能是勉强维持生存而已。用罗溪乡党委书记袁玉辉的话来说,“宝瑶从前为什么摘不掉省级贫困村的穷帽,主因就在于靠天吃饭。”
但是,宝瑶真的就只有闭塞的交通和群山环绕的贫瘠土地吗?
曹云辉通过驻村走访发现,宝瑶村最先闻名于在此穿过的湘黔古道,村寨坐落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绿洲”的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山清水秀,历史和文化资源丰富,民俗风情也极具特色。再加上其地理环境优势,一直有种植天麻、茯苓、灵芝菌、川芎、白芷等中草药的传统。
优势、劣势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要懂得扬长避短,常人眼中的“劣势”就会转化成发展优势。
宝瑶村虽区位僻远,但它拥有青山绿水和山区本身就有的特产和土地。从“劣势”中看到“优势”的曹云辉觉得,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当地贫困农户摆脱贫困的抓手。
改面貌,兴产业
夜幕下,修缮一新的风雨桥金碧辉煌、溢彩流光。
无论是发展旅游,还是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都先得从改变所处环境的面貌开始。
2015年至今,在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宝瑶村把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完成了全村主干道沥青路面改造,建成村级中心广场、银杏小广场、扯溪小广场三个群众休闲娱乐活动中心,铺设了雨污分流地下管网2500米,建成污水集中处理生态池1个,翻建村内危桥洛阳桥,完成村牌楼除险加固以及其附近的地质灾害整治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完成旧教学楼整体修缮和高标准村级卫生室的新建。
“这些‘穿衣、戴帽、新修’工程,让我们村子旧‘貌’换新‘颜’。”一系列“美化亮化”工程的推进,提升了宝瑶的颜值和品位,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美丽放眼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从哪儿来?
据曹云辉介绍,“近年来,省、市等财政、扶贫、金融等部门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县、乡、村三级遵守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该村水利、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改造。”
有了崭新的村容村貌和便利的配套设施,还得想办法让农民兄弟的钱包鼓起来。钱包鼓起来,获得感才更强。而让钱包变鼓需要钱,赚钱还得靠产业。
“从劣势中找到优势,把优势转换成产业,工作队决定做活‘山’字号大文章。”回想起当初发展产业的当机立断,工作队员仍记忆犹新。近些年,依靠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政策,接力扶贫资金和金融杠杆,宝瑶村的产业发展日渐活跃。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养项目,发展黑山羊养殖,利用1000余亩村集体山地建设养殖基地。发展水果种植,发动村民以现金和土地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200多亩山地建设生态水果基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开客栈办民宿,举办品熬茶、吃乌饭、打糍粑、竹竿舞等民俗活动,更好地把游客留在村里休闲体验消费。
据悉,驻村工作队先后投入了7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吸引20多户村民入股10万元,成立了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种羊,发展黑山羊养殖。目前,村里已经有十多家客栈和68户民宿,年接待总人数4万余人,年经营收入400万元。为了让文旅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村里还成立了洞口瑶美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村里山水为优势先后带动35户12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入。
第二轮接续帮扶队员王武定给我们介绍,宝瑶正在全力实施“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农户”等模式,争取把宝瑶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整体发展与贫困户脱贫增收互利共赢。
信心强,动力增
宝瑶村竹竿舞是宝瑶村瑶民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自创的舞蹈。
扶贫工作队在大力改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对全村194户232座村级危房进行了改造,让易地扶贫搬迁和穿衣戴帽工程相结合,做到全村房屋统一结构,统一色彩,统一风貌。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拆除杂乱棚栏,还是开展换瓦、立面美化、地面硬化和改厕,都做到了对群众的充分发动。
被发动起来的,何止是拆、改、更新的积极性,还有投身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自从加入合作社后,每年有分红,养羊每月还有2000元工资,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工作不好找,我的收入比外出打工一点都不差。”曾经的贫困户肖和青说。
虽然黑羊养殖合作社离家有点远,还要起早贪黑,但肖和青感觉生活有方向,日子特别有奔头。他还把自己脱贫的喜悦自编成了养羊歌曲,“加入养羊合作社,早出晚归也是乐,固定收入每月有,人生从此不苦涩……”幸福感溢于言表。
几年前在广东当幼师的肖冬,得知焕然一新的宝瑶村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后,在母亲的感召下,回来开了一家咚咚客栈,“既可以照顾孩子,又可以陪伴父母,感觉吃的菜喝的水都新鲜很多。”她觉得,回家创业这条路是走对了,“一家人其乐融融,随着宝瑶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自己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这日子过得有盼头也有奔头。”
和他们一样,从宝瑶村产业发展中尝到甜头、底气倍增的村民还很多。合伙利用260亩荒山荒田成立水果种植合作社的舒安平和李根友,成立宝瑶生态土鸡养殖合作社的肖和生和他儿子肖松,开办宝瑶村第一家农家客栈,被时任省财政厅厅长郑建新亲自提笔“古道客栈”的老板娘杨芳......在宝瑶,这样的名字还可以列很长。
人居环境的变化,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增添了他们走出贫困、面对未来的信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信心从哪里来?还是靠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村支书舒炉宝认为,宝瑶走“农业产业+生态旅游”的脱贫路子,增强了贫困村“输血”之后的“造血”功能,让可持久致富成为可能。“产业发展让群众信心足、干劲足、后劲足。”舒炉宝连用三个“足”,展现如今宝瑶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
“村民们为了表达脱贫后的喜悦,自发组织编排特色民族节目,我们已经连续两年举办了乡村春节联欢晚会。”舒炉宝告诉我们,今年下半年将举办熬茶节,将脱贫攻坚主题融入熬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浸润群众心田,焕发村民的精神面貌,和青山绿水一样,在为当地群众带来真金白银同时,激发、调动百姓“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