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总第889期《中国新闻周刊》
邵商在业内与温商齐名。邵商是湖南邵阳商人的总称,尤其以来自邵东县的商人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邵商带着“吃苦霸蛮”精神,一步步扩大生意版图,其家乡邵阳市则依靠活跃的个体工商业,逐步走向现代化。
事实上,邵东县曾经是湖南省最不发达的县之一,其位于湖南中西部地区,是个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内陆县。1768平方公里的邵东人口有130多万,是湖南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县,地少人多,资源匮乏。
正是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逼迫”了以邵东人为主的邵阳人在务农之外另谋出路,生存的压力下,邵阳人在国内率先从商,乡友们携手外出谋生,也成为了中部地区最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商人群体之一,全民皆商是邵阳最为显著的地方气质。
邵商崛起
20世纪70年代始,国内中部地区最早的村办企业、民营企业、小商品专业市场和民营经济实验开发区,多为邵商创办。到20世纪80年代,邵商从“地摊经济”“扁担经济”起步,挑着小商品走村串巷,一步步走向全国,贩卖的商品从钮扣、牙刷、小五金等小商品发展到烟酒茶等小百货,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游商部落”,足迹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全国辐射。
邵商出外谋生,很少进厂打工,不少在沿海地区打拼的邵阳人,都选择开店、做生意,涉及服装、手机、药店、小五金、箱包等多个领域。
《邵东人闯老挝》的作者、邵东人肖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邵东人早年间外出经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看似草莽,却也使生意逐步做大,带来发迹。
另一方面,邵商互相帮衬、抱团发展。当被问到生意成功最需要什么时,邵东县五金行业协会会长宁登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认为有人带着一起做生意十分重要,邵东人资源的辗转腾挪,始终离不开地缘、血缘与亲缘的三重关系,对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都会带去一起做生意。
目前,邵东县以生产小五金、打火机、箱包闻名。借助邵商力量,邵东打造了打火机和箱包两个国家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生产、销售打火机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据邵东县政府统计,邵东小五金70%以上销售欧美、中东、东南亚和我国港台等地,占据全国70%销售渠道和终端市场,是全球知名的五金生产、出口基地。依赖自身在五金行业的地位,邵东县已成功举办两届五金机电国际博览会,去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吸引了全国16个省市及众多海外国家的1000余家五金品牌企业、3500多个品种前来参展。
经商海外
邵商不仅在国内开店,还有不少人到东盟国家,尤其是老挝、泰国等做生意。邵东在东盟经商办企业的人多,经营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据湖南卫视报道,截至2018年,近10万湖南人在老挝经商兴业,其中80%是邵东人。
邵商与东盟结缘,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不少邵阳人发现,到云南、广西等中国边境地区做边贸生意,不仅利润丰厚,竞争也相对较少。邵东周边的村镇有发展小五金、打火机、箱包等行业的传统,形成“专业村”与“专业镇”。80年代末第一批去往东南亚国家的邵东商人,正是通过同宗同族传帮带的关系,把这些小商品带去需求更旺盛的市场。
最早一批在老挝经商的邵商张跃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去老挝闯荡,早年,他们常常需往来于贸易与走私的边缘地带,炎热气候、丛林环境、不稳定的治安让一些先行者丧命于此。
他介绍说,中国绝大多数商品是老挝所需的,从日常生活的服装鞋袜等,再到生产用的建材产品、机械设备、农机产品,邵商的经营范围从小五金和日常百货,逐渐扩展到商贸、基建、钢铁、通信、农业等行业。
目前,邵商的企业和店铺如今遍布老挝,经营范围涉及基建、钢铁、汽车、通信、小五金商贸等行业,当地繁华的宏克亚星商业街和三江口小商品城,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邵东街”“邵东村”。
2017年,老挝在长沙设立总领事馆,领区覆盖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贵州省,有分析认为,在老挝投资兴业的湖南人作为一股民间力量,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后首家外国领事机构落子中部省份湖南。
湖南省商务厅分析,邵商去东盟创业有几个特点,原始“草根”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善捕商机和快速行动力、内部互助帮衬的老乡情怀,这几点使得邵商从最早闯荡东盟饱经气候、语言、疾病的多重困扰中间坚持下来,从挑货郎、摆地摊做起,逐步发展为小商品贸易、实业投资。
新的未来
五金、打火机、箱包是邵东人经商的代表性商品。近年来,当地企业也在逐步提升生产技术,以期能在产量和质量上得到更大发展。
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生产约40亿支打火机,占到邵东打火机产量的一半。在其组装车间内,记者看到正在工作的只有寥寥几人。该企业厂长白加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企业近年来投入三千余万元进行自动化改造,车间在自动化改造前需一百多名工人生产,而现在只需5人即可操作。
面对国际市场上主要来自法国一家打火机生产商的竞争,白加宝认为质量好是对方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打火机由于价格低,销售情况较好,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国打火机仍面临质检和市场对质量的要求等挑战。他介绍说,为此,企业近年来引进科研人才,对打火机关键部位和生产环节进行设计、优化,提升科技品质。目前企业生产的高端打火机品类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提升生产科技水平上,邵东县成立了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接高校和科研人才,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研发的支持。公司负责人李学斌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他们对邵东压铸、五金、打火机、塑料等行业的技术需求进行调研,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在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组建了一批以国家千人计划为带头人的科学家团队;同时他们还协助当地政府引进和孵化高科技企业。
在五金行业,邵东曾经以手工作坊进行生产,这与国际五金产品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上存在差距。2017年在邵东成立的锐科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为五金生产企业提供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服务,希望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智能化。公司创始人周胜强从深圳回到家乡邵东,也带回了技术研发团队。
周胜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一次国际交易博览会上,一位外商借用中国的五金工具剪打包带时,打包带未剪断、工具却坏掉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国家对于“工业强基”的要求,希望能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家乡传统行业的生产技术;同时,他也希望政府能在专利保护上为企业提供更多保障,使企业能够更加安心地进行科技研发。
近年来,邵商利用自身资源,逐渐反哺家乡。在泰国经商多年的刘纯鹰,随着事业越做越大,2009年被推选为泰国湖南商会会长。2013年,刘纯鹰在邵东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感召下,带着资金、管理经验和海外资源回到邵东,在湘商产业园投资20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海外邵商,带领园区箱包服装企业走自营出口道路。
刘纯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认为集聚侨商资源对于帮助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十分重要,可以直接带领国内企业对接海外业务和资源。目前,邵商在海外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他们中很多人都希望能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帮助。
2018年11月,第四届全球邵商大会在邵阳举行。大会介绍说,2012年以来,邵商回乡投资的项目已超过800个,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