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雨水多,袁子皓察看药田的次数更多了。7月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站在山坡上,察看中药材生长情况。谈起药材种植,一头精干短发、皮肤黝黑的袁子皓滔滔不绝。他说:“有些药材不耐涝,有些药材快到收获季了,常来看看才安心。”
今年29岁的袁子皓虽然出生在邵东农村,但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农”字不沾边。2014年一次回乡,他了解到邵东有栽种玉竹、百合、芍药等中药材的传统,只是多为散户经营,品质参差不齐,也没有一个打得响的品牌。
“云南有三七,宁夏有枸杞,要是一提起玉竹大家就想到邵东,那该多好!”袁子皓说,“当时热血沸腾,就想回乡创业,种植出比其他地区品质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更高知名度的邵东‘道地’中药材。”
在家人支持下,2014年,袁子皓回乡创办邵东多特农业有限公司,在火厂坪镇流转土地,种下4650亩玉竹、百合、太子参和牡丹等药材。
袁子皓心怀壮志,但初涉农业就遭遇“滑铁卢”。太子参因不适合当地气候,品质较差;百合也因接连遭遇暴雨、长时间潮湿高温天气,产量极低。袁子皓说:“最大的问题是急于求成,一股脑扩大种植面积,导致布局不合理,管理难度大,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这给袁子皓敲响了警钟,发展农业不能单凭一腔热血,要有专业知识,要搞标准化种植。从此,他白天访专家、晚上啃书本,通过一段时间系统学习,顺利考入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攻读农业专业。他还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在专家指导下,袁子皓重新选择药材品种,将基地重新规划分区,种上玉竹、白芍、枳壳等本地传统药材,并从选种、移栽到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建立起整套可追溯体系。经过几年沉淀,多特农业公司的药材种植基地成为全省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并引进、研发先进设备,建起年产1000吨优质中药材初加工厂。
从“门外汉”到专家,袁子皓实现了自我蜕变。为普及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他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给周边药材种植户提供种苗,统一种苗品质,推动建立邵东“道地”中药材种植标准。2017年,袁子皓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论文《中药材园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邵阳市科技进步奖。
多特农业公司也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其药材基地出产玉竹、黄精等邵东“道地”中药材1600余吨,产值900余万元;药材加工厂加工药材800余吨,产值4200余万元,被先后认定为邵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去年,袁子皓开始谋划品牌发展,搭建电商平台“多特商城”。他说:“我的目标是打造邵东‘道地’中药材,采用机械化无硫、无添加剂加工,生产无公害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扩渠道、做品牌,把邵东中药材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