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武冈市文化馆(武冈丝弦艺术团)分馆排练厅里,演奏者正备战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终评——曲艺专场,在曾艺的指导下,弹唱起武冈丝弦《萝卜眼里长铜钱》,唱腔优雅甜美,曲调清柔婉转,颇有一番韵味。
曾艺是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从事群众文化工作。2006年开始负责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她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的延续与发展,采取多种形式,让武冈丝弦等一批非遗“活起来”,激活了非遗传承文化一池春水,用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文化根脉的守护者”这一角色。
行走乡野,把“真金白银”挖出来
据记载,武冈丝弦形成于明代,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曾被广为传唱。伴随着社会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武冈丝弦日趋衰落,濒临消亡。曾艺主动请缨,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前沿,她走访民间艺人、查阅史料、收集资料,到许多地方实地考察,调查武冈丝弦的线索。
在曾艺等人的努力下,武冈丝弦于2011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她将武冈丝弦省级传承人邓星艾先生数十年搜集整理的武冈丝弦曲目243首整理成册,出版《武冈丝弦音乐集》,此书于2014年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成果展。
作为一个基层的文化工作者,曾艺几乎走遍了武冈的角角落落,可以说,她不仅对武冈地区的民间非遗文化如数家珍,而且对这些文化的生存现状也是了如指掌。她深入民间寻访,查找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目前武冈30多个非遗项目都是她负责挖掘整理撰写申报成功的,其中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冈丝弦)、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个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开拓创新,让民间非遗文化“火出圈”
曾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己任,开发文化项目,打造文化品牌······数年间,在她的探索下,武冈走出一条“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会展”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 。
除了注重非遗文化保护,曾艺还想出了许多传承办法,她先后举办特色活动,提出非遗进校园、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其中,在邓家铺镇石龙兴村举办两届滩里水龙灯节艺术节,2019年春节期间央视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加大了百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
此外组织开展非遗比赛及对外交流等活动。举办了“武冈丝弦大家唱”比赛、优秀武冈丝弦作品征集活动、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比赛、首届滩里水龙灯节摄影比赛。这些比赛活动,调动了广大市民的参与度,深受欢迎。其中滩里水龙灯节摄影作品被滩里群众开设展示馆进行收藏。
认真履职,将文化根脉扎更深
摄影是曾艺的爱好,也是她的业务特长,她发挥自身特长创作作品宣传,先后创作的武冈丝弦作品《牧鹅姑娘》《“骂”老公》等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小戏小品大赛、艺术节中获奖。
曾艺利用摄影宣传武冈文化
作为市人大代表,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为非遗保护工作鼓与呼,独自提出4个建议案、联名提出2个建议案,对文化发展、非遗保护都有独特见解,她提交的《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在邵阳市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建议,被列入邵阳市人大重点督办议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同时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今年我将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挖掘等方面内容。”曾艺表示,将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根脉扎得更深。
相关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