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块陈旧斑驳的搓衣板,被渔线串联起来,在明灭起伏的灯光映射下,像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河流蜿蜒曲折,更像是几千年来,缠绕在中国劳动妇女脖颈上的一条锁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的邵阳市双清区艺术家陶艾民的装置作品《女人河》,以寻常的物料,新颖的表现方式,深刻诠释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勤劳与坚韧,不禁令观展者啧啧称奇。2021年12月,中国新闻中心《万象中国》摄制组对陶艾民的装置艺术进行专题采访。
在常人眼里,一块普通的家用搓衣板,不过是用来浣洗衣服的寻常物件,不值得大费笔墨来宣扬和铭记。可陶艾民以艺术家独到的眼光,发现搓衣板与传统农村妇女命运的某种关联,运用艺术手法创作出富有人类学意义、感人至深的装置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各界的广泛赞誉。
陶艾民收集了数千块搓衣板,每一块都记录着主人们的故事和面孔。她收购的第一块搓衣板,主人是一位94岁的小脚老太太。一次,陶艾民无意中经过她家门口,看到院子里有一块搓衣板。陶艾民说出想收购她家搓衣板时,她坚持不用陶艾民扶,二话不说从家里找到这块使用了20多年、磨损非常厉害的搓衣板送给了陶艾民。由于这块搓衣板结缘,3年之后陶艾民和她居然成了邻居,在生活中互相照顾,俨然祖孙俩。还有一次,她在一偏远山村碰到一名贫困老人,身上穿着别人送给她的衣裤。听说陶艾民要收购她家的搓衣板,她当即将它送给陶艾民,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给她钱都不要。老太太跟陶艾民一见如故,两人交谈非常投机,成为忘年之交。
对陶艾民来说,每一块搓衣板都是独一无二的,记录了一位妇女无声的历史。尽管这些搓衣板上各种磨损的痕迹有着明显的相似性,但更多的还是差异性。数十年间,每天使用而磨损的痕迹,以表征的形式见证了时光的流逝----那是生命在不经意劳作中的悄然流逝。这些妇女往往没有照片,因为没有读写能力,所以也没有日记或书信来见证她们的生活,甚至很少有机会在公共领域中得到认可。手工劳动已延续了数千年,这些搓衣板见证了耗费她们大部分光阴的日常劳作,将她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生动地铭记。
1974年出生的陶艾民,先后毕业于福建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修班。她的作品综合了现成品和民间艺术,涉及绘画、书法、拓印、影像、装置等多个门类,游弋于传统和当代艺术之间,关注术自我表达、劳动、身体经验和集体记忆等问题,并提出深刻而细腻的哲思。她的作品《女人河》《女人经》《高山流水》就是这些记忆与哲思的具体表现。
陶艾民的作品曾于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画廊及艺术机构展出,荣获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新人奖,2008年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萧淑芳艺术提名奖,以及2009年“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多媒体类提名。作品曾入选2016年“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最具影响力三十件装置作品,被北京炎黄艺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妇女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相关标签:邵阳旅游、文化古迹